目前,大部分图书馆已将导视系统纳入整体规划中,并在设计时从系统化、科学化和艺术化的角度出发,,通过形式设计、气氛喧染以及意境的营造在潜移默化中暗示出图书馆的文化氛围和环境特色。无论从色彩、造型、选材等方面都将导视系统与图书馆内部环境相融合,,从而确立了图书馆品牌文化,,便于读者自由、独立、直观地了解图书馆,进而方便地利用图书馆。
因此在做图书馆导视系统时,从最初的系统规划与布点都有要考虑到读者的使用方便,整体系统的导向功能能够得到最大发挥;其次在设计中如何从艺术的角度升华整个品牌形象与美观度,在材料选取上还要做到易维护、简单大方以及绿色环保。可以说一个好的导视系统是一个科学性与艺术性共存的平台。
图书馆的导视系统的分类
图书馆里的标识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机构设施标识、导向标识、 藏书分布标识、警告提示性标识。
 1;、机构设施标识
机构设施标识是用来揭示图书馆部门机构与公共设施的,可使读者了解馆内的机构与设施职能与作用,比如各部门科室、办公室、专用场室、卫生间、安全出口等。
 2;、导向标识
导向标识是指示各机构和设施所在方向的系统,如去往各部门的指示标识、去往各藏书区域的标识等。
 3;、藏书分布标识
藏书分布标识是用来揭示馆藏文献所在方位的,是读者找书的向导。包括馆藏示意图、图书分类架位标识牌等,使读者可以很快找到自己所需要去的书库,并按类查阅。
 4;、警告提示性标识
警告提示性标识指对读者表明在图书馆内或某些特定区域内某些行为是受到限制或应当留心的标识,如“请勿吸烟”“当心地滑”等
标牌。
图书馆标识系统的设计原则
 1;、规范化原则
图书馆标识系统设计首先应遵循规范化原则。标识系统的作用是引导, 图书馆面对的读者数量庞大,而且来自不同地区, 文化层次和文化背景也各不相同, 如果在设计时随心所欲, 只顾彰显个性, 必然造成混乱, 这时标识系统不但没有起到原有的作用, 甚至成为一种错误的导向信息, 让人茫然失措。目前,我国对公共场所的标识设计已经按照国际标准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 并推行符合标准的统一标识, 如红色表示禁止, 蓝色表示指令, 黄色代表警告, 绿色代表指示和导向等。这些标识都是经过严格测试后才推行的, 一般都很形象、直观, 非常容易让人理解所要表示的意义。即使文盲和不懂汉语的外国人, 也很容易理解标识传递的信息。图书馆标识系统在设计时应该遵循国家相关标准, 避免读者产生误会。
 2;、系统化原则
为使图书馆标识系统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功用, 在设置时应遵循系统化的原则, 使其成为一个有内在联系的完善的系统而非仅仅几个简单孤立的标识牌。其一, 标识系统应连续地进行设置, 像接力棒一样, 在到达指示目的地之前, 所有可能引起行走路线偏差的地方, 均应有该目的地的引导指示, 引导人们顺利到达目的地。其二, 组成标识系统的标识牌数目众多,如果各自为政, 容易让读者眼花缭乱。在设置时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作一定变化, 但是整体形体、图形、色彩、位置设置等应有系统地规划, 使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一致性, 才能形成统一的美, 并让读者更易接受。
 3;、人性化原则
图书馆标识系统是围绕读者活动而设置的, 在设计时还必须遵循人性化原则。对标识的高度、密度、视距、间距、色彩以及字体大小等的设置要适合大多数读者的习惯和要求, 可以引入人体工程学、生理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相关知识, 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使用。比如警示性的标识, 设置时既要考虑其白天时色彩满足统一色调的要求, 又要考虑晚上可发光, 有夜视功能。安全出口标识宜设在出口顶部, 疏散走道的疏散指示标识宜设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1 米以下的墙面上, 走道疏散标识的间距不应大于20 米, 疏散用应急照明灯应设在墙面上或顶棚上。对于特殊人群读者, 应在比较醒目的地方专门设置国际通用的无障碍标识等。有需要的图书馆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多语种标识配合图标符号, 让不同国家和层次的读者都能读懂。并且需要注意表达方式的准确性,避免“中国式外语”。提示性标识设置时应注意文明礼貌, 富有文采和诗意, 增强亲和力和感染力, 以达到更好的提示作用。比如“严禁喧哗” 或者“静”等标识可以换成侧面性的提示:“大家需要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
此外,图书馆的导视系统在设计中要注重功能性与艺术性的融合。
功能是基础也是核心,导视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体现其导向功能,好的导向作用是衡量一切导视系统的最基本准则。但是随着导视系统的发展以及现在
建筑环境与个人审美的提升,导视系统的艺术性更是不容忽视。
现在的图书馆导视系统在注重其功能的基础上更要将艺术美学融入进来,提升整体的品牌形象与视觉吸引力以及环境美观度。从而更好地烘托出图书馆的气氛与人为修养,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好更舒适的环境。